二次整编之后,现如今他的军团所有兵力加起来七万五千人(名义上最多的时候)。
甚至比孙连仲所部的第二集团军四万五千人(名义上)还要多出这么多。
常凯申的嫡系主力便是如此之待遇。
当然了,这是名义上的人数,也就是所谓的编制数字。
事实上,此时的汤恩伯所部的主力部队不到五万人。
五十二军的战斗力保存较为完整,在临沂反击战之前作战兵力有两万五千人。
中央军的各部队在进入三月份之后。
补充速度远超之前。
其实也是因为常凯申也意识到了中央军的兵力不足。
所以也是敞开了优先补给。。中央军和地方军的待遇在三月到六月份之间的待遇无限拉大。
不少后方的补充团、保安团一股脑的全部都塞进了中央军的部队之中。
兵力虽然提高了不少,但是战斗力。。就不多说了。
八十五军王仲廉所部,是汤恩伯的十三军老底子。
装备方面自然不用多说,虽然相对日军而言非常一般。
但对于五战区的杂牌军部队们而言。
至少他们能够使用同一口径的制式步枪。
光是这一点,就远超了五战区所有的部队(除楚云飞所部之外)。
接到李宗仁命令的汤恩伯。
第一时间赶来了五战区长官司令部面见李宗仁。
八十五军也在当天晚上登上了北上的火车。
沿津蒲铁路沿线迅速北上支援藤县。
一方面,汤恩伯在李宗仁的面前保证会解滕县之围,保证会击溃濑谷支队主力。
但另一方面。
在李宗仁面前表演完了的汤恩伯心如明镜。
他已经做出了相应的安排,自然不会将自己麾下的主力部队顶在正面阵地上面。
汤恩伯的计划便是让川军二十二集团军顶在正面战场上消耗。
而他们仅仅承担掩护侧翼,以及收拢胜利果实的“任务”。
在战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