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毛老汉稍微琢磨了一下,就知道这事儿他来做主承建商可能性不大,不过可以通过这个项目在莫兹格站稳脚跟。
之后嘛,就是自己拿到的地皮盖一栋“djt大厦”,那时候才是享受丰收喜悦的美好时刻。
“莫兹格这样的机构很少,整个罗斯都很少,唐纳德。”
“可是我们有西格尔!”
金毛老头儿提高了音量,双手一摊,冲着张浩南,“他无所不能。”
“ok,这一点我同意。”
作为曾经买法拉利还要考虑轮子够不够数的阿列克谢,现在只买全球限量款,而这一些,当然是中国“糖爹”的无所不能。
众人的目光很自然地看向了张浩南,而张浩南倒也淡定:“我会去拜访我们国家的建设集团,中建还是什么,随你们挑。”
“完美。”
嗦着手指头的金毛老汉顿时大喜,作为地产大亨,他当然知道“中建”,也知道这家公司的实力,最重要的是,如果莫兹格的项目在那帮本地人手上流产的话,放“中建”手里也一定会顺利降生。
那到时候,岂不是自己也算是跟“中建”深入合作过?
真不错。
这让他感觉自己又有了吹牛逼的资本,尼克松来了也得给他敬酒。
然后赞美伟大的唐纳德。
这其中的逻辑还是在于装逼。
也就是“圈子”中的名声。
名声是可以变现的,也能成为商业信用,更能进一步加固某种商业逻辑。
金毛老汉走的路线硬要描述的话,那大概就是“流量”,或者说曝光度。
二十年后互联网上人人都知道“黑粉也是粉”这句话,但是在互联网娱乐大爆发之前,欧美已经玩烂了这一套。
“中建”的形象且先不提,但“中建”在海外的亚非拉地区项目,完成度都是极高的,如果真要有个大公无私的完美评价机构,那么“中建”必然是会拿到高分。
但是,不管有多少“中建”,想要赚钱,就依然要遵循现有的国际秩序以及经济体系,所以如果有评价机构或者评分组织,“中建”得想办法公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过这不是金毛老汉要考虑的,他琢磨的是“中建”或者“中建”们在海外的良好关系,不管是什么奇奇怪怪的国家,只要自己参与一个项目,他就能在纽约吹成“新世纪的摩天大楼”。
这是他赖以生存的重要商业逻辑一环。
张浩南清楚这个老头儿打什么主意,但他不介意给点好处。
各取所需嘛。
一顿烤鸭吃爽了之后,金毛老汉在坐实了自己“通中”之余,也总算做实了自己“通罗”。
毕竟十一月三方就要开始签订正式合同,而张浩南也要抓紧时间,在元旦之前,就先让人代工一批样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