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李定那样的投机客。
也不是刘挚那样带着私人恩怨来搞政治斗争的政客。
就是一个书呆子,一个恪守自己信念的士大夫。
所以,赵煦也只是生生闷气,很快就想开了。
赵煦是很清楚的。
朝堂上需要做事的聪明人,但也需要像朱光庭这样坚守自己理念的书呆子。
哪怕是当个吉祥物,哪怕是当个花瓶呢!
更不要说,赵煦一直想着,要在未来将二程的思想据为己有。
所以,他也只是说了两句气话,就重新拿起了朱光庭的上书,然后在上面批示:司马光、吕公著、范纯仁、吕大防,朕之股肱也!韩绛、李清臣、张璪等大臣,亦朕之臂膀也!明道先生遗朕书曰:天地之用皆君之用也!其注释曰: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人君治政则不然,士农工商,皆天子之民,清流浑浊,皆陛下之臣!
其与爱卿共勉之!
批示完,赵煦将笔一丢,把谏书交给一旁的冯景,道:“送通见司,让通见司誊抄三份,两份送保慈宫,一份转谏院!”
“是……”冯景低着头,接过了谏书。
赵煦却是摇头。
是的,朱光庭的这封谏书,是直接送到赵煦这里,而不是从两宫那边送来的。
这既是赵煦日拱一卒后得到的权利——谏官、御史,假若指明给他的上书,两宫一般都不会再过问,直接由他处置。
同时,也是赵煦肯捏着鼻子批示朱光庭的原因——他可是直接跳过了两宫,向赵煦奏报的!
哪怕只是这个原因,也不该对他有什么惩罚。
相反还得鼓励一下!
……
通见司将赵煦批示的副本,送到保慈宫的时候。
两宫也在苦恼着一个事情。
因为旱灾持续,宰执、两宫祈雨都没有效果。
于是,很多声音,都从各个角落里冒出来了。
一般的人,无论是私下议论,还是公开上书言事。
两宫也都不会放在心上。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个事情乃是一个元老捅出来的。
光禄大夫、端明殿学士范镇!
这可是四朝元老,论资历和文彦博一般无二的大臣!
当通见司送来赵煦批示的朱光庭上书,两宫看完后,就都有了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