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下场,将还不如去了国子监做了闲官的晏丁晏通判自在。
想到这里,刘以观便不寒而栗。
他已没有退路可言!
刘以观回到公案旁缓缓坐下,拿起杨雷峯那份判决书,提起笔来,在自己盖好的大印上重重地划了一个叉,然后写下一行小字:“有新线索,需重新调查!”
有新线索么?
并没有。
但刘以观已经没有退路,没有线索,他也得制造出一些线索出来。
……
赵宁儿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其实大宋皇室的人基本都是这样,罕有飞扬跋扈者。
因为大宋以史为鉴,对皇室的约束一向比较严格。
周朝时分封了诸侯,结果周朝亡于诸侯。
大秦建立后,觉得分封制有问题,所以设了郡县制。
但大秦二世而亡,大汉一看,觉得分封制有问题,郡县制更有问题,于是他既设郡县,也搞分封,最后搞出个只能刘姓称王。
结果只能刘姓称王一样有问题,后来者就继续打补丁。
古人的以史为鉴,就是这么一步步摸索着来的。
到了宋朝时候,对于皇室的约束和管理,较之前朝就更为严谨了。
大部分皇子皇孙的爵位都是逐代递减的,异姓王更是一代而终。
管理宗室亲王的宗正寺,其大宗正甚至都不是赵家人,而是士大夫出身的官员。
而且宋朝的王爷不能像汉唐时候的王爷一样可以带兵打仗当统帅,也不能担任封疆大吏和朝廷要员。
当然,特例也是有的,比如宋朝后来的宰相赵汝愚就因为是宋太宗的后代,所以被韩侂胄弹劾了。
虽然赵汝愚只是宋太宗第八世孙,他爹只是个江西兵马都监,早就没有爵位了,但人家弹劾的也是理直气壮。
赵瑗这一代也有个特例,那就是赵璩。
但是皇子年幼,如果需要有个后备的监国人选,那非赵璩莫属。
再者,赵瑗这个皇位都是赵璩拱手让出来的,你要拿防范他造反来说事,也实在理不直气不壮。
所以朝臣们对此也就默许了,反正也就一代的事儿。
乖巧的赵宁儿知道自己这个公主身份,顶多是让别人有些忌惮,不让她姑父在牢里吃苦头儿。
但是,要想为姑父洗脱罪名,赦他出狱,眼下只能靠她叔父,监国晋王。
因此,趁着她如今长住晋王府,就经常去缠着叔父,央求他搭救姑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