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杰的脸色随着李乐每说出一处,就白上一分,额头上瞬间沁出细密的冷汗。感觉自己像是被剥光了衣服站在聚光灯下,所有精心掩饰的借鉴、拼凑、甚至是心虚的挪用,都被对方看得一清二楚。
张了张嘴,想辩解,却发现喉咙像是被水泥封住,一个字也吐不出来。那种被彻底看穿、无力辩驳的耻辱感,比下午在台上被当众质疑更甚百倍,之后,忽然又有些庆幸,李乐没有在报告厅里说出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乐看着邹杰的反应,停顿了片刻,笑容收敛了些,轻轻“呵”了一声,摆了摆手,“行了,邹老师,别那副样子。学术圈里的事儿,你知我知。其实吧,你要是真对这些思路感兴趣,大大方方写封邮件来讨论,甚至直接开口要,又不是完全没可能。”
“当然,我不一定给,哈哈哈~~~”
几笑在安静的房间里显得有点突兀,却缓解了刚才那令人窒息的指控氛围。仿佛在说,这事儿没那么严重,但也别把我当傻子。
周帆在一旁听的心惊肉跳,他想象中的李乐,应该是咄咄逼人、冷嘲热讽的,可眼前这个人,言语虽然直接甚至尖锐,态度却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坦然?
甚至还有闲心开玩笑?这和预想的打上门来,兴师问罪,冷嘲热讽的剧本完全不一样。
邹杰也被李乐这突如其来的转折弄懵了,他怔怔地看着李乐,脑子一时转不过弯来。羞辱之后,为什么是这种反应?
笑声过后,房间陷入一片沉默。周帆手足无措地左右看着,感觉自己像个多余的透明人。
过了好一会儿,李乐才再次开口,没再继续这个话题,仿佛刚才点出那些“借鉴”只是为后续谈话扫清障碍的必要步骤。
“邹老师,咱们开门见山吧。方不方便,把你下午汇报的PPT和讲稿,再让我仔细看一遍?”
这个要求再次出乎邹杰的意料。他都已经把自己的“裤衩子”掀开给对方看了,对方还要看那份注定失败、充满“疑问”的报告?他想干什么?进一步取证?还是。。。。。
邹杰心中充满了疑虑和警惕,李乐迎着他的目光,眼神清澈,没有躲闪,也没有额外的情绪,只是等着。
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冲动,混合着那丝该死的好奇心,让邹杰最终还是沉默地点了点头,又对周帆示意,“电脑。。。。打开。”
周帆忙应声,手忙脚乱地打开桌角的笔记本电脑,调出那个此刻显得无比沉重的文件,然后把电脑屏幕转向李乐。
凑近屏幕,,开始快速地浏览起来。他的目光专注,手指不时停顿,邹杰和周帆都屏息看着,房间里只剩下鼠标点击和李乐偶尔因为看清小字而发出的轻微吸气声。
李乐拉过椅子,凑到电脑前,滑动触摸板,开始快速地浏览起来。神情专注,手指不时停顿,在某些图表或段落上略作停留。房间里只剩下键盘细微的声响,和三个人轻重不一的呼吸声。
过了大约十分钟,李乐抬起头,看向邹杰,眼神里没有嘲讽或是批判,而是一种思考后的清明。
“这里,”李乐指着屏幕上邹杰那个关于“论坛版主管理行为与社群活跃度相关性”的数据分析图表,开口道,“这里,你用了多元线性回归,想法是好的,想控制其他变量,看版主管理强度的净效应。但你这几个自变量,管理次数、删帖量、禁言时长,多重共线性问题考虑了吗?VIF值测过没有?要是没处理,你这回归系数的解释力可就大打折扣了。”
说完,又翻到另一页,是邹杰自以为得意的“虚拟社群权力结构模型示意图”,几个大方框套着小方框,箭头来回穿梭,看起来复杂又唬人。
“这个模型图,画得挺花哨。但有个问题,你这里面,平台算法这个变量,到用户行为之间的路径系数,是怎么设定的?有理论依据还是拍脑袋想的?要是缺乏实证支持,这模型就是个漂亮的空中楼阁,中看不中用。”
“还有这里,”李乐点开一页满是访谈原始记录编码的截图,“你做了内容分析,编码信度检验报告一下?如果编码员间信度太低,你这些看似漂亮的编码频率,说服力可就要打个问号了。”
邹杰忍不住低声辩解了一句,“我们。。。。。做了预编码,一致性,还,还可以。”
“还可以是多少?Kappa系数达到0。8了吗?”李乐追问,眼神锐利。
邹杰语塞,讪讪地摇了摇头。周帆在一旁听得头皮发麻,这些细节,连他都没注意到。
李乐就这么一处处指着,与其说是指责,不如说更像是一种同行间的探讨,指出对方研究中的疏漏和可以改进的地方。也没有炫耀的意思,只是在陈述他所以为的“事实”。
然而,这些事实每一个都像小锤子,敲打在邹杰心上,让他清晰地看到自己研究在细节和深度上的巨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