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下就是近三千斤,都快赶上去年卖的总量了,果然还是得走出去,走出去才有更广阔的天地。
宁场长看着郎书记挂断电话,干脆站起身,“行了,你在这守着电话吧,试点那边我去一趟,跟他们说。”
这么大一笔笔订单,办公室里确实得有个人守着,郎书记也没和他客气,“那就你过去一趟,别人我也不放心。”
要换了以前的于场长,场长他也不是很放心,这么一想,老于提前病退了也挺好的。
消息传到试点,试点众人脸上都难掩笑容,还有人调侃周文慧,“你家刘卫国挺能说啊。”
听得周文慧脸有些红,人却不像以前那么爱不好意思,“那也得严雪能想到往省城卖。”
这倒是实话,早知道往省城卖都是这么大的单子,谁还在本地纠结那一两百斤啊?
严雪亲自将宁场长送出试点,回来见大家面有喜色,也笑了,“单子都拿到了,准备准备发货吧。”
入伏前的春耳产量大,试点这些天每天都能有个一两百斤的产出,整合一下,先把省城蔬菜副食商店那一单发了没问题。
正好现在刘卫国就在省城,之前也给他们发了招待所的地址,接到东西直接跟省城那边算账。
发货那天严雪亲自去的,先用内燃机拉到镇上,再用马车从森铁车站拉到火车站,称重之后走零担。
零担指的是火车运输的一种铁皮箱,长两米多,宽一米多,前方有两扇双开的门。
东西装进去,直接用专门的工具打上铅封,一旦中途被破坏,铅封无法复原,还是很安全的。
这种零担一般能装个一吨多,严雪一开始还以为是单位的单,发货单打出来,才知道是挑担子的担。
当然东西装好,并不能马上发货,还得等凑够一车皮,大概五六十吨的货物。取货单则会先一步走邮局发到相应的人手上,到时候凭单子去车站取货。
回去准备第二单,第三笔第四笔订单也来了,加一起刚好能再凑一个零担。
就是东西还没晒出来,省城蔬菜副食商店那边的加单来了,说东西好卖,想再加两千斤。
刘卫国定了时间,每三天去邮局给林场打一个电话汇报工作,严雪接到电话时,都忍不住问了句:“你到底跑了多少地方?”
刘卫国听了嘿嘿笑,“也没去多少地方,主要就是蔬菜副食商店,省城几个国营饭店我还没去谈呢。”
说着又道:“你不知道,省城这边不产木耳,以前都是收购站收了过来卖,量又小,又贵。我拿着你那份报纸去一说,再留下点样品给他们试吃,过几天去问,八成都能谈成。”
交通不便利,商品流通性自然也差,何况以前的木耳还都是野生的,全靠当地居民自己上山去采。
而省城那边没见过这么便宜的木耳,一开始销量肯定很好,等后续习以为常了,就会慢慢降下来,但这还是太多了。
至少单这六千斤,金川林场短期内就不可能拿得出来,四千斤都勉强,何况后面还有几个国营饭店没谈。
严雪放下电话,忍不住按按眉心,被郎书记笑着看了眼,“以前愁卖不出去,现在又愁不够卖了?”
“人不都是这样吗?”
严雪弯起眼,想了想又问:“您能不能帮我联系下望山林场和小金川林场,看他们那有没有多的?”
“你是想?”
“先问问吧,”严雪说,“也得看看他们东西的品质。”
望山林场和小金川这两个林场还是很会做人的,从他们这买了菌种,学了技术,就不抢他们的生意。
别管是不想抢,还是知道抢不过干脆不抢,都比红石林场强出不知多少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