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看男人被打得湿透的裤腿,“你早上几点上的山?”
“没几点。”
祁放避而不谈。
他其实天没亮就出发了,找到严雪他们昨天幼林抚育的那片林子时,天边才刚刚露出鱼肚白。
但这都没必要和严雪说,“昨天因为我的事,没去成,你看看今天还来不来得及。”
这严雪还能说什么,只能道:“来得及,一会儿吃完饭我就处理。”
黑木耳的耳芽在自然环境下想长成成耳,怎么也要半个月,但如果人工催熟,七天就够了。
首先温度得控制在10到25摄氏度之间,超过25度需要通风散热,低于10度则需要保温。
其次湿度要保持在70%到95%,湿度不够的话就需要向耳床浇水。
剩下还要注意通风,注意光照,严雪干脆在炕上搭了个架子,耳芽朝下就放在温度最适宜的地方。
不过这样一来,他们这房间就得一直烧着炕,保持着相应的温度。祁放看看占了严雪睡觉地方的那块木头,“最近找个日子搬家吧,那边房间多。”
严雪也是这么想的,“先把这点耳芽催熟,催完就搬过去。”
后续培养菌种用玻璃器皿就行了,搬起来更方便,留出这几天时间,她们也能把新房再仔细收拾下。
不过两人这间屋本来就不大,再培养上木耳,就显得有些逼仄了。如果单秋芳跟齐家姑侄要来,估计待不下,她们那些事也不好在这边说,两人想了下,干脆把见面地点换成了新房那边。
怕齐家姑侄和单秋芳找不到,两人还特地去小火车站接的人,去的时候齐放已经等在那了。
比起昨天穿着工服就来了,急急忙忙的样子,今天齐放换了套很干净的衣服,头发也好像重新理过。
这让祁放不禁多看了他一眼,不动声色把严雪放到了离他更远的那一边。
齐放看到了,表情一滞,但还是笑着跟两人打了招呼,“其实你们不用特地过来,我记得怎么走。”
才只走了一次就记住了?
真够用心的。
祁放看看他,“主要我俩刚盖了新房,今天准备去新房那边说。”
那齐放就不知道怎么走了,挠挠头没再说话。
不多久小火车到站,单秋芳匆匆从上面下来,身边还跟着个四十左右的女人。
严雪一看对方那肿眼泡,就猜应该是齐放的姑姑,果然齐放立马道:“我姑和秋芳姨来了。”
单秋芳也看到了严雪,直接跑过来,“你这孩子咋回事儿,不声不响就跑丢了?你差点把我吓死你知不知道?”
那焦急不似作假,看得严雪忍不住摸摸鼻子,“我之前认错人了,我也是才知道。”
齐姑姑还惦记着自家那一百块钱呢,一见齐放也问:“到底咋回事儿?人找到了没有?”
“找到了找到了。”
齐放赶紧把人拉到一边,小声解释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