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如此,想到靖难首功之臣李景隆的威名,朱政也不敢掉以轻心。一番权衡之后,最终点头应允。
无论李景隆能力如何,对于此次征倭并无太大影响,只要关键战役不让他参与即可。况且,朱政也对李景隆的表现充满好奇,想看看这位声名在外的勋贵子弟究竟是真才实学还是徒有虚名。
就在朱政思索之际,性情急躁的平安按捺不住,先行出列,先是一礼,随即急切询问:“末将冒昧,请问大将军,我们此行是要去哪里?不是说去倭国吗?为何感觉是在往南走呢?”此言一出,冯胜、蓝玉、徐允恭、瞿能、李景隆等人也将目光聚焦于朱政,显然对这个问题同样疑惑不解。
听罢,朱政回过神来,笑着回应:“没错,我们的目标确实是征讨倭国。不过,东南沿海的倭寇也必须一并铲除,为百姓消除隐患。但这股倭患,并非全由倭国人造成!”
众人闻言,一时未能明白其中深意。片刻后,冯胜似有所悟,眼中精光闪烁,抚须追问:“将军的意思是我们先对付东南沿海的海盗?”“正是,老将军慧眼识珠!”
众人顿时恍然大悟。原来明初的倭患不仅来自倭人,更有不少是由朱元璋平定天下时败退的敌人的残余势力所为,比如方国珍、张士诚等部下的遗党。他们逃亡海外,成为频繁骚扰沿海地区的海盗。
尽管众人对具体情形不太清楚,但也有所耳闻。朱政环顾四周,缓缓说道:“事分先后,依次解决。倭国固然要攻打,但这伙海盗也必须彻底肃清!”
彻底清除东南沿海的倭患!
我反复思考后决定,先平息海盗之乱,再攻打倭国!
毕竟倭国在那里,跑不掉。
但海盗就不一样了。
如果我们大军出动攻打倭国的消息传出去,
他们一定会四处逃窜,到时要去哪里找他们呢?
等我们回来,他们又会卷土重来,不得不防啊!”说完,大家互相看了一眼,纷纷点头同意。
确实像朱政说的那样,倭国的老巢就在那儿,跑不掉。
可海盗就不一样了。
如果不一次性消灭他们,
一旦知道消息,他们就会逃跑。
茫茫大海,到哪去找?
难道要一直和他们耗下去吗?
等他们一走,又会卷土重来,烦死人了!
所以,先对付海盗,再攻打倭国,确实是最好的办法!
在场的宋国公冯胜根据自己的丰富带兵经验,想到更多。
他眯着眼睛试探性地问:
“在我看来,大将军的这个策略,不仅考虑到了剿灭海盗的困难,
恐怕还有锻炼军队的意图吧?”
朱政听了,先是赞赏地看了冯胜一眼,然后笑着点头:
“没错,虽然我们的五万士兵都是大明的精锐,
但他们原本属于不同的卫所营伍,是新组建起来的!